
刺五加
【读音】cì wǔ jiā
【别名】五加参、刺木棒、五加皮、老虎镣子、坎拐棒子、刺拐棒、一百针、老虎潦。
【刺五加主治】肾虚体弱,腰膝酸软,食欲不振,健忘,脾虚乏力,气虚浮肿,胸痹疼痛,失眠多梦,风寒湿痹,跌打肿痛。
刺五加植物图
【刺五加是什么】刺五加为中药名。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干燥根、茎或根皮(称“五加皮”)。
【产地】刺五加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黑龙江、辽宁、吉林、河北和山西等地区。
【性味】味微苦、辛;性温。
【归经】归脾、肾、心经。
【采收加工】9至10月或春季采收根、茎,去泥,切成30至40厘米长,晒干。或切成5厘米长小段,晒干。
刺五加根鉴别图
刺五加性状鉴别
根茎呈结节状不规则圆柱形,直径2至4厘米,或有分枝,表面有纵皱,呈灰棕色,皮孔长,色淡而微突起。根多扭曲呈圆柱形,直径约1厘米,表面皱纹明显,呈灰褐色或黑褐色,皮薄,皮剥落处呈灰黄色。质地较硬,断面都为白色,有纤维性。有异香,味微辛,稍苦、涩。
刺五加的干燥根皮(五加皮)呈卷筒状,单卷或双卷,长约8厘米,筒径约6毫米,厚约2毫米。表面有横向皮孔及纵皱,呈灰褐色,内表面呈淡黄棕色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不整齐。气微香,味微苦涩。以粗长、皮厚、气香、无木心者为佳。
刺五加的功效与作用
【功效】刺五加具有补肾强腰,益气安神,活血通络之功效。
【用量】内服:煎汤,6至15克,或入丸、散;泡酒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鲜品捣敷。
【炮制方法】取刺五加除去杂质后,洗净润透,切薄片,干燥。
【入药成分】取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干燥根、茎或叶入药。
【化学成分】刺五加含刺五加甙(eleutheroside)A、B、B1、C、D、E,刺五加甙A即是胡萝卜甙(daucosterol),刺五加甙B即是丁香甙(syringin);根还含芥子醛葡萄糖甙(sinapaldehyde glu-coside),松柏醛葡萄糖甙(coniferaldehyde glucoside),松柏甙(coniferin)鹅掌楸甙(liriodemdrin),苦杏仁甙(amygdlin),3β-[O-β-D-吡喃葡萄糖基(1→3)-O-β-D-吡喃半乳糖基(1→4)[O-α-L-吡喃鼠李糖基-(1→2)]-O-β-D-吡喃葡萄糖醛酸基]-16α-羟基-β-D-galactopyranosyl-(1→4)-[O-α-L-rhamnopyranosyl-(1→4)-[O-α-L-rhamnopyranosyl-(1→2)]-O-β-D-glucoronopyranosyl]-16-hydroxy-13β,28-epoxyoleanane],3β-[O-α-L-吡喃鼠李糖基(1→4)-O-α-L-吡喃鼠李糖基(1→4)-[O-α-L-吡喃葡萄糖醛酸基]-16-α-羟基-13β,28-环氧齐墩果烷
刺五加的临床应用
治疗脾肾阳虚,腰膝酸软,体虚乏力,失眠多梦,食欲不振,刺五加冲剂:刺五加水浸膏700克,糊精12克,白糖12000克。刺五加水浸膏加60%乙醇适量,搅匀,加白糖粉和糊精,混匀,制粒,减压干燥。
刺五加的禁忌
阴虚火旺者慎服。
刺五加配方
一:刺五加浸膏
配方:刺五加1000克。
制法:上为粗粉,加7倍量的75%乙醇,连续回流提取12小时,滤过后滤液回收乙醇,浓缩成浸膏50克。
用法用量:口服,一次0.3至0.45g,一日3次。
这种刺五加的配方有益气健脾,补肾安神之功效。适用于脾肾阳虚,体虚乏力,食欲不振,腰膝酸痛,失眠多梦等症。
二:壮筋续骨丹《伤科大成》
配方:当归60克,川芎30克,白芍30克,炒熟地120克,杜仲30克,川断45克,五加皮45克,骨碎补90克,桂枝30克,三七30克,黄耆90克,虎骨30克,破故纸60克,菟丝饼60克,党参60克,木瓜30克,刘寄奴60克,地鳖虫90克。
制法:上药为细末,砂糖泡水泛丸。
用法用量:每服12克,温酒送下。
这种刺五加的配方主治骨折伤筋后期,筋骨软疲者。
三:五加皮散《杂病源流犀烛·身形门》
配方:五加皮,油松节,木瓜各等分。
制法:上药为末。
用法用量:每服2至3钱,酒调下。
这种刺五加的配方主治筋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