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海马
【读音】hái mǎ
【别名】水马,虾姑,龙落子鱼,马头鱼,海蛆(幼海马)。
【海马主治】阳痿,肾虚作喘,遗尿,跌扑损伤,症瘕积聚。
海马动物图
【海马是什么】海马为中药名,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海龙科动物刺海马,线纹海马,克氏海马,三斑海马,大海马,日本海马或小海马(海蛆) 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。
【产地】海马主要分布东海及南海。浙江,福建,广东沿海等地也在养殖。
【性味】味甘,性温。
【归经】归肝、肾经。
【采收加工】海马全年均可捕获,但以夏秋二季产量最大。捕得海马后,除去内脏,晒干;或除去海马内脏和外部灰、黑色皮膜,将尾盘卷之后,晒干,选择大小相近者,用红线捆扎成对。商品海马主要分为海马和刺海马两类。另有一种为幼体的干燥品,称为海蛆。
海马鉴别图
海马性状鉴别
海马
海马为大海马,克氏海马,斑海马,日本海马的干燥全体。整体略弯曲或呈卷曲状,长条形,海马上半部分粗而扁方,下半部细而方,长约10至25厘米不等,上半部直径约3厘米,下半部直径约1厘米,尾端略尖而弯曲。海马头似马头,有管状长嘴,以及1对深陷的眼睛。表面略有光泽,密生突起的横纹,整体呈黄白色或灰棕色,上部多具6棱,下部多具4棱,边缘有齿,背部有鳍。骨质坚硬,不易折断。气微腥,味微咸。海马以个大、色白、整体完整者为佳。
海马主产广东、福建及台湾等地。其中以广东产量最大。
刺海马
刺海马为刺海马的干燥全体。形态与海马相似,区别在于刺海马较小,体长约20厘米,通体有长约3毫米的硬刺。
刺海马主产与福建,广东等地。
海蛆
海蛆为海马的幼体。又称小海马,小海驹。海蛆形状与海马相似但整体较小。
海马的功效与作用
【功效】海马具有补肾壮阳,散结消肿,调气活血之功效。
【用量】内服:煎汤,1至3钱。或入散剂,0.3至1钱。外用:研末撒。
海马的炮制方法
海马:取海马刷净,切块或打碎。
酒炙海马:净海马用黄酒润透后微火烘烤至呈黄色而酥松即可。
【入药成分】取海龙科动物刺海马,线纹海马,克氏海马,三斑海马,大海马,日本海马或小海马(海蛆) 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入药。
【化学成分】刺海马含有蛋白质(protein),脂肪(fat),多种氨基酸。皮肤黄色素为-γ-胡萝卜素(γ-carotene),红色素为虾青素(astaxanthin),剌蛄素(astacene),黑色为黑色素(melanin)。另含乙酰胆碱酯酶,胆碱酯酶,蛋白酶。三斑海马含有谷氨酸(glutamic acid),天冬氨酸(aspartic acid),甘氨酸(glycine),脯氨酸(proline),丙氨酸(alanine),亮氨酸(leucine)等17种氨基酸;钙(Ca),磷(P),钠(Na),钾(K),镁(Mg),铁(Fe),锶(Sr),硅(Si)等19种无机元素。另含硬脂酸(stearic acid),胆甾醇(cholesterol)。大海马中含精氨酸(arginine),天冬氨酸,丙氨酸,某氨酸,脯氨酸,谷氨酸等20多种氨基酸,也含有药用价值较高的牛磺酸(tourine)。另含大量的钙、镁、钾、钠、铁,较多的锌、锰、铜和少量的铬、钴、硒等无机元素。
海马的临床应用
海马一般用生品,多研末或泡酒服,较少煎剂。配合祀子、鱼缥胶、红枣水煎服,治肾阳衰弱致夜尿频及白带多。配合木香、大黄、青陈皮、白牵牛、巴豆制散剂水煎服,治各种聚瘦块。
海马的禁忌
阴虚阳亢者及孕妇禁服。
海马配方
一:延龄广嗣丸
配方:海马1两,淫羊藿2两,巴戟天肉2两,五味子1两,山萸肉3两,鹿角胶3两,金樱子1两,肉桂1两,淡苁蓉2两,大熟地6两,白茯苓3两,制附子1两,潞党参4两,怀山药3两,杜仲2两,大茴香1两,菟丝子4两,枸杞子2两,胡芦巴4两,贡沉香1两,白檀香1两,川楝子2两,制乳香1两,怀牛膝(盐水炒)2两,蛇床子2两,补骨脂2两,制没药1两。
制法:上药为细末,将胶烊化,酌加炼蜜为丸。
用法用量:每服3钱,淡盐汤送下。
此海马配方有补肾生精,培元固本,健阳种子,延龄广嗣之功效。适用于男子阳痿精冷,下元虚损,久无子嗣,腰背酸痛,一切先天禀受不足,少年斫伤过度等症。
二:木香汤《圣济总录》
配方:木香1两,海马1对(雌者黄色,雄者青色),大黄(炒、锉)2两,青橘皮(汤浸,去白,焙)2两,白牵牛(炒)2两,巴豆49粒。
制法:上药以童子尿浸青橘皮软,裹巴豆,以线系定后入小便内再浸七日,职出,麸微炒发黄,去巴豆,只使青橘皮并余药粗捣。
用法用量:每服二钱匕,水1盏,煎三、五沸,去滓,临睡温服。
此海马配方可治远年虚实积聚瘕块。
三:《青囊秘传》海马散
配方:海马(炙黄)1对,辰砂1钱,雄精3钱,麝香5厘,梅片1分,甲片(黄土炒)1钱。
制法:上药为细末,加水银少许,研至不见星为度。
用法用量:外用。
此海马配方适用于痈疽发背,不腐溃者。